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由华侨社团发起,于1925年10月10日在美国旧金山成立。是由归侨、侨眷与海外有联系的代表性人士、专家学者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的政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并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
一、致公党安徽师范大学支部的历史沿革
致公党芜湖市委会(筹)成立于1987年12月,首任主委为时任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副主任的曹德祥老师,当时共有党员9名,其中6名为安徽师范大学教职工。1994年6月,致公党芜湖市委会正式成立,曹德祥连任市委会主委。致公党安徽师范大学小组成立1988年12月,当时称为致公党“安师大小组”,第一届支委会成立于1991年5月。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致公安徽师大支部不断地成长壮大。历经30年的发展,致公党安徽师范大学支部的组织变化情况如下:
届次 | 成立时间 | 主 委 | 支部委员 |
安师大小组 | 1988年12月 | 杜先智 | 李山川、白宝珍 |
第一届支委 | 1991年5月 | 杜先智 | 张小平、王丽娟 |
第二届支委 | 1995年11月 | 杜先智 | 张小平、王丽娟 |
第三届支委 | 1999年7月 | 王丽娟 | 马乃玉、陈怀军、杨峰、欧阳俊林 |
第四届支委 | 2005年8月 | 王丽娟 | 马乃玉、陈怀军、杨峰、欧阳俊林 |
第五届支委 | 2008年12月 | 马乃玉 | 殷晓斌、陈怀军、杨峰、欧阳俊林 |
第六届支委 | 2013年11月 | 马乃玉 | 殷晓斌、杨峰、高爱英、宁利新 |
第七届支委 | 2016年6月 | 马乃玉 | 殷晓斌、杨峰、高爱英、宁利新 |
二、强化组织建设,提升参政议政的能力
多年来,支部党员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本职岗位和社会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师大支部先后获得中国致公党“全国先进基层支部”、致公党芜湖市委会“优秀支部”等荣誉。
致公安徽师大支部成立三十年来,成员有了很大的变化,截止到2018年12月,支部共有党员27人。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尤其重视党员质量。现有博导7人,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其中博士学位10人,先后有8人次担任副处以上领导职务。
致公党安徽师大支部积极参政议政,多人次先后当选为全国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其中,全国人大代表1人,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委员1人、安徽省政协委员3人,市政协副主席2人、市政协委员6人次,市人大代表2人(1名常委),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人次。此外,有1人担任安徽省政府参事、1人担任安徽省文史馆馆员。
支部党员除了在社会活动中积极参与本支部的工作和活动外,多人还在省市两级致公党组织中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其中,致公党安徽省委常委2人、省委委员2人,致公党芜湖市委会主委2人、副主委2人,致公党芜湖市委会委员4人。
近十年来,由支部党员提出的提案或建议40多件,参与集体或联名提案30多件。
三、完善支部工作机制,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责。
支部严格按照市委会和校统战部的要求,在每年的年初制定较为详细的活动计划,并努力付诸实施,年底按时总结并提交年度总结报告。支委会每月有一次例会,会上支委委员互相沟通,将党员的意见和建议整理、集中,提供给支部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由他们通过人大、政协及致公市委会的渠道向各级党委和行政部门反映,以充分行使参政党的职权,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责,进而也提高了全体党员参政议政的意识。此外党员还可随时建议支部活动的形式、内容,供支委会参考。
四、立足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
支部党员在各自的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乐于奉献,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多人次荣获各级表彰或荣誉称号。在本科教育、研究生培养、科研和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很多人成为该学科的带头人,多人次担任学院或部门的领导职务。
支部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工作,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为学校的全面发展做贡献。先后产生了3名院长、5名副院长,另有几位归国的教授、博士,他们既是支部的精英,也是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如全国人大代表、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朱国萍教授,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原物电学院院长黄时中教授,市政协副主席、原物电学院院长崔执凤教授,省政协委员、生命科学学院原副院长张小平教授,省政协委员、原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朱昌青教授等,他们既尽力于学校、学院的发展,又关心支持支部的建设,做到了“岗位工作创一流、党派工作争上游”。此外,支部的主、副委在学校层面召开的民主党派座谈会及校情通报会上,从党派的角度对学校的工作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据不完全统计,支部党员获省部级以上课题30多项,发表国家级以上论文200多篇。
五、响应脱贫攻坚的号召,助推“五大发展”
近年来,在致公芜湖市委会及安徽师大统战部的支持下,我们认真筹划了多次重要活动。如:2008年5月四川大地震,支部党员通过各种途径捐赠人民币8000多元;2013年通过市委会捐资助学2800元;2017年8月,支部党员扶贫捐款8400元;2018年10月捐资助学2500元。近2年来,支部18人次赴省内3市4县参与扶贫督查活动。积极参政议政,为芜湖市的全面发展做贡献。以支部名义先后申报8个调研课题,涉及芜湖市经济、民生、大学生就业等多个方面。其中,一个调研报告被列为党派政协大会的口头发言,6个课题作为致公党市委会的重点调研课题。
六、致公党部分代表人物
1.黄时中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系学院教授。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90年2月至1991年4月教育部公派到加拿大哥仑比亚大学访学;2002年12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专著和教材5部,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12篇。1999年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曾宪梓奖”, 同年入选安徽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 2006年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学特等奖; 2011年获安徽师范大学首届卓越教学奖; 2012年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4年获安徽省教学名师奖。
在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 努力做好教学管理和参政议政工作。1998年1月至2012年1月, 先后担任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副主任、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院长; 2012年2月至2017年5月任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 2017年1月至今任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团团长。其间,1998年1月和2003年1月当选安徽省第九、第十届人大代表,2007年1月任安徽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2008年1月当选安徽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安徽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在担任省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的15年间,每年都在代表大会期间提出议案(例如: 关于加大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投入力度的议案、关于化解我省高校债务的议案,等等),助推立法、教育、科技、民生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的解决。
2.崔执凤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安徽师范大学物电学院副院长、院长。现任致公党芜湖市委会主委、政协芜湖市委员副主席、致公党安徽省委常委、省政协委员。现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学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化学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长期承担物电学院物理学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和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2000年获安徽省优秀教师称号。长期从事原子分子激发态动力学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等领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项目2项,参加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1项,入选安徽省高校首批拔尖人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安徽省自然科学奖2项。他长期担任致公党芜湖市主委,和曹德祥先生一样,为师大和芜湖市致公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3.朱国萍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七届全国工会代表。现任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全国酶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酶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安徽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第十三届芜湖市政协常委、首届安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包括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功能及进化、微生物组学等研究方向。在《Science》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参加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教育部项目4项、以及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原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等课题多项。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荣誉称号(2014)、“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0)、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安徽省青年科技奖(2015)等奖励20余项。
4.张小平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2月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84年12月研究生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华东师范大学植物学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3月至1991年11月和2000年12月至2001年12月,先后两次被国家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到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做访问研究历时三年。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长期从事植物分类学与物种保护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和教材1部。培养硕士研究生94人,博士研究生8人。 曾获“全国优秀学术著作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安徽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奖(图书出版类)二等奖1项。1995年7月被评为学校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安徽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997年7月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2003年被批准为生态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7年获校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曾兼任安徽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安徽省科协委员,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进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古生物学会理事,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并担任《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生物学杂志》、《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多年来,除了教师本职工作以外,还兼任了行政管理和参政议政工作。从1998年至2012年,一直担任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副院长,负责学院的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工作。在长达14年的任职期间,学院相继成功获得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学科—生态学、省级精品课程—植物学、以及“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等一批重要学科平台和学位点建设项目批准立项。自1998年起,被选为省政协第八届委员,此后一直连任第九、十届委员。2011年11月又被省政府聘为省政府参事。在此期间,曾就人才队伍建设、环境保护、大学生就业、留守儿童教育等方面提出议案,为政府解决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和社会安定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执笔人:马乃玉)